
防护性镀层的电镀加工旨在提高金属制品在各种环境中的耐腐蚀性,延长其使用寿命。常见的防护性镀层如镀锌层,锌的标准电极电位比铁更负,当镀锌层与基体金属(如钢铁)构成腐蚀微电池时,锌作为阳极优先溶解,从而对钢铁基体起到电化学保护作用。在镀锌过程中,通过控制电镀工艺参数,如镀液成分、电流密度、温度等,可以获得不同厚度与结构的镀锌层。一般来说,热镀锌层较厚,防护性能更持久,常用于户外钢结构、电力铁塔等大型设施;而电镀锌层相对较薄,但镀层均匀、外观较好,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、五金制品等领域。除了镀锌,镀镍、镀铬等也常作为防护性镀层。镀镍层具有良好的耐蚀性与装饰性,镀铬层则硬度高、耐磨性好,能够在提高耐蚀性的同时增强制品表面的硬度与耐磨性,有效抵御外界的磨损与腐蚀介质的侵蚀,保护基体金属不受损坏。
电镀加工的工艺流程较为复杂,且每一步都至关重要。首先是镀前处理,这一步骤包括对工件的除油、除锈等操作。除油是为了去除工件表面的油污,因为油污会阻碍电镀层的附着,通常采用化学除油或超声波除油的方法,利用碱性溶液或超声波的震动将油污清洗掉。除锈则是去除工件表面的锈迹,保证镀层与基体的良好结合,常见的有酸洗除锈等方式。完成镀前处理后,便进入电镀环节,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电镀液和工艺参数进行电镀。比如镀镍时,要控制好镀镍液的成分、温度、pH 值以及电流密度等。镀镍液一般含有硫酸镍、氯化镍等成分,合适的温度通常在 50 - 60℃,pH 值维持在 3 - 5 之间,电流密度根据工件的形状和尺寸等因素确定,一般在 1 - 5A/dm² 。电镀完成后,还需要进行镀后处理,如钝化处理,以提高镀层的耐蚀性,或者进行封闭处理,防止镀层出现变色等问题。每一个流程的精确把控,是确保电镀质量的关键。
免责声明: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,均来源于其对应的商铺,信息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该信息的来源商铺所属企业完全负责。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 版权和其他问题,请及时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,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。
友情提醒: 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资质及产品质量,过低的价格有可能是虚假信息,请谨慎对待,谨防上当受骗。